誤區(qū)1:沒癥狀不用吃藥

  大多數早期高血壓患者沒有明顯癥狀,隨著病情進展,才有可能會出現頭痛、頭暈、耳鳴、頸背部肌肉酸痛等癥狀。即使沒有癥狀,持續(xù)的高血壓也會對心、腦、腎等靶器官造成嚴重損害,因此,一旦診斷為高血壓,就應積極干預治療。

  誤區(qū)2:血壓正常就停藥

  高血壓是慢性病,大多數患者通常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來控制血壓,難以根治。研究表明,停藥后極易造成血壓反彈,血壓波動幅度過大會增加心肌梗死、腦梗死等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風險。所以,抗高血壓藥的作用不僅是降壓,還可維持血壓平穩(wěn),避免更多臟器損傷。

  誤區(qū)3:抗高血壓藥有依賴性

  很多人認為抗高血壓藥有依賴性,這是不正確的。抗高血壓藥屬于非成癮性藥物。臨床上,針對一些因工作緊張、身體勞累或情緒激動而導致的血壓升高,也會采用藥物治療,并可依據情況隨時停藥。但已診斷為高血壓的患者,由于疾病原因,血壓需要長期用藥物控制,就不能隨意停藥了。停藥后血壓會重新升高,所以高血壓患者需要按時吃藥來控制血壓。雖然藥物都有不良反應,但和高血壓的危害相比,抗高血壓藥的不良反應微乎其微,不能因噎廢食。

誤區(qū)4:開始不能用“好藥”

  抗高血壓藥非抗菌藥,不會出現耐藥情況。目前,臨床公認高血壓患者治療的“好藥”是指長效抗高血壓藥,即口服一次,降壓作用持續(xù)24小時,可平穩(wěn)降壓的藥物。短效抗高血壓藥通常只用于突發(fā)性血壓增高,作用時間短,長期用藥易引起血壓波動。因此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抗高血壓藥,哪個適合自己,就選哪個。

  誤區(qū)5:血壓高要快速降至正常

  一般情況下,血壓是緩慢升高的,所以降壓過程也要平穩(wěn)。除了高血壓急癥外,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壓,以免引起腦灌注不足等意外情況發(fā)生。一般來說,降壓的原則是緩慢、平穩(wěn)、持久和適度

誤區(qū)6:用單次血壓判斷高血壓

  很多人去醫(yī)院體檢,測量血壓高,就以為自己患上了高血壓,回家自己量反而正常了,這就是“白大衣高血壓”,因見到醫(yī)生緊張而引起。其實,判斷是否患上高血壓,不能以在門診或家里偶爾測得一兩次血壓偏高為準,正確的做法是連續(xù)測量非同日的3次血壓值,若均高于140/90mmHg,才判斷為高血壓。提倡家庭自測血壓,但自測血壓也不要過于頻繁,這樣會加重焦慮情緒,反而容易使血壓不穩(wěn)定。

  誤區(qū)7:頻繁更換藥物

  選擇一組適當、理想的抗高血壓藥并不容易,需要長時間觀察和驗證。只要能保持血壓穩(wěn)定不波動,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,就應堅持服用。

誤區(qū)8:跟著別人經驗擅自用藥

  高血壓病因復雜,臨床有很多分型,每個人的身體素質和基礎疾病都不相同,照搬他人經驗,跟風吃藥很容易產生用藥安全風險。因此,高血壓患者應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進行正規(guī)治療,根據處方用藥。

  誤區(qū)9:保健品也能降壓

  很多老年人迷信廣告宣傳,認為保健品也能降壓,吃藥跟著廣告走。實際上,保健品的降壓功效沒有經過科學的臨床認證,盲目使用只會延誤治療。

  誤區(qū)10:靠輸液治療高血壓

  除了高血壓危象、高血壓腦病等高血壓急癥需要靜脈輸液用藥外,一般的高血壓應選擇長期口服藥物治療,不需要輸液

  誤區(qū)11:血壓越低越好

  血壓是保持身體器官灌注的動力來源,血壓短時間內降得很低,超過自我調控能力限值后,將會降低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注,導致腦血栓。

  誤區(qū)12:不用定期到醫(yī)院檢查

  服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后,即使血壓穩(wěn)定,也應定期到醫(yī)院復診,觀察藥物是否產生不良反應,以及對心、腦、腎等靶器官是否產生不良影響或藥量是否相對不足。

 。▉碓矗喝诵l(wèi)健康)

編輯:丁驍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